(上接第二版)
  借鑒歷史,面對現實,展望未來,我們必須堅持底線思維,守住武漢生態底線。永續發展的城市,就必須註意經濟系統小於社會系統,社會系統小於生態系統,而不是倒過來。“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,是生命有機體。人的命脈在田,田的命脈在水,水的命脈在山,山的命脈在土,土的命脈在樹。”今後決定我們武漢子孫命運的,肯定不是我們現在為後人建了多少工程,架了多少橋梁,蓋了多少房屋,留下了多少物質財富,而是能否為後人留下足夠的生態養育空間。
  市域8494平方公里範圍內,我們規划了約7000平方公里的生態養育區。這些區域,遍佈濕地、農田、林地等生態資源,我們要遵循生態文明發展理念,堅決杜絕商業開發的蠶食,加大保護修複力度,加大國土整理的力度,真正發揮好生態屏障作用,持續增加城市的生態總量。
  城市3261平方公里都市發展區內,我們確定了1566平方公里生態底線區。這是城市生態安全的最後防線。這條防線決定城市的安全與命脈,我們要本著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,死守這條生態紅線:一寸水面也不減少,一寸山體也不蠶食,一滴污水也不排放,一棵樹木也不砍伐!
  要保護好湖泊。湖泊是大地的眼睛,是大自然賜予城市的莫大恩惠。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,愛護我們的166個湖泊。從現在起,絕不能填湖,絕不能環湖鐵桶式開發,把湖岸線建成有錢人的私家花園。要實行污水全收集、全處理,確保清水入湖。要還湖於民,把圍湖的開發全部打開,沿湖岸線建設綠道、種植樹木,讓市民能便捷地親近湖泊、自由地享受湖泊,彰顯大江大湖的城市特色。
  要顯山透綠。山是城市的脊梁。要嚴格保護山體,不能開挖、侵占山體,不能伐樹。除城市功能需要外,不能在山上蓋房子,不能圍著山蓋房子,山上已有建築要逐步拆掉。讓市民能便捷地親近山脈,自由地上山游憩。要讓龜山、蛇山挺起城市的脊梁,讓珞珈山、喻家山等彰顯文化的氣息,讓磨山、九峰山等恢複原始森林形態。
  要保護好長江和漢江。長江和漢江是武漢的驕傲。無論何時,絕不能填江,不能向長江和漢江直排,確保江水不受污染。要加強對江河岸線的規劃整治,要整體規劃建設市域範圍內兩江四岸的生態廊道。全市其他江河,比如府河、倒水河、馬影河等江河的岸線、灘塗,都要納入規劃,嚴格保護,逐步整治。還有一點要格外關註,兩江交匯的南岸嘴地區是“城市之心”,世上少有,其規劃建設要慎之又慎,在沒有讓世人為之一亮、為之一震的項目之前,要堅決留白!要相信子孫後代比我們更有眼光、更有智慧。
  要保護好濕地。濕地是“地球之腎”。武漢是我國內陸濕地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之一,像沉湖、漲渡湖等濕地自然保護區,不能侵占和破壞,不能以生態旅游的名義占用。要把濕地資源與加強水生態、水環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,切實維護濕地的原生態。
  (七)關於文化
 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靈魂,是市民的精神家園,城市是文化的集中承載地和展示地。未來城市間的競爭,最終將是文化的競爭。中國中部中心,必然是文化中心;復興大武漢,文化復興不可或缺。我們要高度重視文化發展,讓文化成為辨識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核心因素,讓武漢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承載地和集中展示窗口。
  文化,無形無體,潤物無聲。文化建設是一個宏大的命題,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努力的偉大事業。對於一個城市而言,文化建設必須通過一個一個載體來落實,堅決做到虛功實做。“文化五城”建設,是市委已經確定的推進武漢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,以此為抓手,切入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,持之以恆地抓下去,必有所獲。
  讀書之城。書香是城市最美的味道。一個熱愛讀書的城市,必定是有前途的城市。如果在我們的城市,閱讀成為人們的習慣、享受,隨處可見讀書看報的人,將是一種什麼樣的城市氛圍?未來,書的介質會變化,電子的會增加,紙質的會減少,但作為傳播知識的書將永遠存在。建設讀書之城,就是希望閱讀成為市民的生活方式,隨處都能買書看書,隨時都在談書評書。在繁華的城市商業中心,要找得到書店,不僅賣書,更提供一個閱讀的場所、一種閱讀的氛圍;在一些綜合性超市、加油站等,市民能便捷買到最新暢銷書、報刊雜誌等。要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作用,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,比如:圖書館里有咖啡廳、蛋糕房,一邊讀書看報,一邊享受咖啡糕點,讓在圖書館看書成為休閑方式、成為生活享受。要策劃一些讀書主題活動,比如讀書節、書展、文化沙龍、閱讀論壇,一年又一年持續不斷地辦下去,最終形成品牌,形成口碑,形成文化。
  博物館之城。博物館,連接城市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是認知一座城市的第一本書、第一堂課、第一現場。建設博物館之城,就是希望我們的市民走進博物館,直觀地認識和感受城市的歷史文化。要整合資源,既發展公立性、綜合性的博物館,也鼓勵社會各界包括高校、企業家、個人創辦各類博物館;既發展歷史文物、收藏品等傳統意義上博物館,也發展行業博物館,如橋梁博物館、鐵道博物館、碼頭文化博物館、航天博物館、賽馬博物館,還有汽車、光纖、造船、煙草等民用工業企業,還有市井民俗、民生等社會百態,都可以建成面向社會開放的博物館。
  藝術之城。藝術展現一座城市的氣質和情感,沒有藝術的城市顯得蒼白而貧瘠。建設藝術之城,不僅要有好的音樂廳、劇場,還要有頂級的藝術大師、作品和頂級的藝術盛事。我們的琴台音樂節、雜技節如果能辦成維也納新春音樂會、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那樣世界級的藝術盛事,武漢以及武漢藝術的影響力也一定是世界級的。所以,我們要集中精力、持續不斷地打造哪怕一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漢派藝術節會精品。建設藝術之城,還要讓市民親近藝術,讓公園、綠地、廣場等城市公共空間都成為藝術的展示地,整座城市都瀰漫著藝術的芬芳。
  設計創意之城。創意設計引領潮流,彰顯城市個性,美化市民生活。我們建設設計創意之城,不僅要推動武漢設計、創意產業發展,更重要的是通過風格獨具的設計與創意,充分展示武漢的地域文化精髓,彰顯城市文化特色。我們在工程設計、傳媒出版、數字創意、時尚設計等方面有傳統優勢,要借助優勢產業和品牌,融入具有鮮明武漢特色的文化元素,彰顯武漢文化個性魅力。舉辦武漢國際時裝周、武漢設計雙年展等活動,向外界展示我們的文化理念,讓“武漢設計”和“武漢創意”引領時尚潮流。同時,讓創意設計走出設計師的工作室, 融入普通市民生活。讓市民周末有機會去看各類設計展覽,閑暇時能拿起畫筆揮灑創意,在創意園區能淘到創意用品,讓市民的生活細節變得創意盎然。
  大學之城。主要是要實現大學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,建設“大學的城市、城市的大學”。我前面已經說過,這裡就不再展開講了。
  “文化五城”建設需要發揮名人名家的重要作用,也必將催生和集聚更多的名人名家。一個城市往往會因為一兩個名家、或是一兩部名作而聲名遠播。我們要培育更多、影響力更大的文學、美術、音樂等藝術名家大師,充分發揮他們的才幹,提供場所展示他們的作品,來提升武漢文化的影響力。邀請更多的世界級文化藝術大師“看武漢”、“寫武漢”、“拍武漢”,向全世界宣傳和推介武漢。要為名人名家的成長,提供寬鬆的環境,尊重規律,給予更多的寬容和幫助。如果能做到這些,我們一定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武漢名人名家,在世界文化藝術舞臺上大放光彩。
  “文化五城”建設,是我們把文化虛功做實的一個途徑。但文化建設不止於此,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,市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會有更多期待,這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,一步一步拓展,把“五城”變成內涵更多、更豐富的“文化之城”。
  (八)關於國際化
  開放,是時代的主旋律。歷史上,大武漢主要大在開放上。現在,武漢與沿海先進城市的差距主要差在開放上。展望未來,武漢一定要大踏步走向世界。武漢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後,最重要的歷史使命就是進而建設國際化大都市。我們從現在起,必須以更寬的視野、更大的決心、更大的力度推進對外開放,加速城市國際化進程。
  積極融入全球產業與貿易分工體系。對外開放、引進外資,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今天成就的重要經驗。當前,國際需求不振,國際競爭加劇,我們要以更加謙虛的態度,創造更好的環境,大力引進代表國際先進水平、對產業升級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外資大項目,著力吸引發達國家和世界500強企業來漢投資,把武漢打造成為集聚國際高端資本、技術、智力等要素資源的戰略要地。我們要改變在國際貿易體系中處於末端的狀況,更加註重高端物流資源集聚和高端物流功能塑造,大力引進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龍頭企業,爭取建設成為全球供應鏈管理重要功能節點。同時,我們還要堅定地支持本土企業“走出去”,更多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、兩個市場,培養本土跨國公司。
  全面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。交流增長見識,增進共識,贏得機遇。我們要把融入國際分工深植於全方位多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。我們要深化與現有友好城市交流合作,結交更多的友好城市,豐富交流內容,拓寬合作領域。積極申辦國際會議、國際體育賽事、國際論壇。要培育一批熱愛武漢、心懷全球的民間交流大使,支持包括藝術家、旅行家、探險家在內的社會各類人士,成為國際人士,增進往來,傳播友誼。
  精心營造提升國際化水平的條件和環境。首先要解決通達性問題,重點是航空。我們要著力加強與世界各大城市的直接溝通與聯繫,從戰略的高度提升對開通國際航線、加密航班重要性的認識,以更大的耐心、更大的投入培育國際航線。要促進更多的國家開設領事館和辦事機構。要建設一批國際社區、國際醫院、國際學校、國際商務樓宇,要有意識地引進地道的異國餐飲和文化體育娛樂場所,讓外國人在武漢住得舒適、吃得開心、玩得高興。要進一步培育全社會的對外開放意識,更多地引入國際標準、國際規則、國際標識,興辦更多的外文報紙,開設國際頻道、網站,培育濃厚的對外開放文化氛圍。
  “武漢2049”命題博大,能力有限,拋磚引玉,以期形成共識,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對武漢的熱愛。
  城市因夢想而偉大,有夢想誰都了不起。復興大武漢,是我們每個武漢人共同的夢想。我相信,只要我們矢志不渝、齊心協力、全力以赴,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,一定能實現大武漢的全面復興!  (原標題:實現大武漢的全面復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bwjs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